“毒教材”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,教育是国家的根本,而人教版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插图,不仅涉及软色情、丑化人物形象、精日等内容,还引导孩子们走向错误的思想方向,因此有网友把它称为“毒教材”,这一说法并不为过。
随着调查的深入,人们发现人教版教材的总顾问吕敬人身份背景复杂,并且参与教材插图设计的两家公司的负责人与吕敬人有着密切关系。接下来,让我们进一步探讨吕敬人到底有什么样的背景,这件事又是如何解决的。
翻开新版的人教版小学教材,曾经充满正能量、积极向上的人物插图被一些看似故意丑化的儿童形象所取代。插图设计者将这些人物画得眼歪嘴斜,目光呆滞,眼距极宽,给人一种痴傻的感觉。网友们指出,这些形象特征极其相似唐氏综合征患者的面貌,给人一种不适的感受,似乎是在有意丑化中国儿童的形象。
展开剩余84%除了这些令人不解的丑化形象外,还有一些人物形象的动作设计也让人困惑。不管是玩耍还是学习,插画中的人物总是将舌头伸出来,一些男孩的形象甚至被描绘得秃顶,完全没有体现出儿童应有的天真与灵动。若仅仅是这些设计还不够引发愤怒,更严重的是,这些插图带有明显的低俗倾向,尤其是对男孩身体的刻画,几乎每一幅图都极其突出下体部位,且十分低俗。
此外,还有令人不解的情节设定,一些女孩居然穿着兔女郎装,通常这类衣服与成人形象相挂钩,而不应出现在儿童的画面中。在玩耍的插图中,还能看到小女孩被袭胸、掀裙子的画面,这些本应避免的低俗内容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材里,令人无法接受。
除去这些外观上的问题,这些插图还在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思想。教材中充斥着日本元素,毫不掩饰对美国的吹捧,这些都可能对孩子们产生极其危险的影响。插图中甚至出现了“731”这一数字,这个数字与日本侵华期间的细菌战部队密切相关,提醒人们这一段历史的残酷与血腥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个数字出现在一张插图的学生背心上,许多人认为这绝非巧合,而是某种有意为之的设计。
另有插图显示,一个小男孩穿着印有美国国旗的T恤,手持锄头在挖长城墙角,这样的设计无疑让人怀疑背后是否有某种政治意图。更有严重问题的是,书中的中国地图插画居然抹去了台湾地区,这种严重的错误却没有被及时指出,令人无法理解。
这些插图和设计的背后,显然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推手。随着调查的深入,大家发现人教版教材的插图主要由两家公司负责,分别是“北京敬人人敬图文设计有限公司”和“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”。这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分别是吕旻和吴勇,而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调查的重点。
在对这两家公司进行调查后,相关部门发现吴勇的工作室居然是一家空壳公司,并未在工商部门注册,而吕旻虽然是公司总经理,但实际上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。令人意外的是,这两家公司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联系——吕敬人。吕旻是吕敬人的儿子,而吴勇则是吕敬人手下最得力的弟子和员工。
吕敬人虽然曾从事舞台技术工作,但他并不直接涉足图文设计,他的主要任务是充当吕旻和吴勇的代表,帮助他们解决业务问题。而吴勇也曾在吕敬人手下工作,接受了吕敬人的指导,并在其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空壳公司。两家公司能够承接如此大的项目,显然背后有吕敬人的支持和安排。
进一步调查揭露了吕敬人复杂的背景。吕敬人出生于1947年,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。尽管当时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,经济落后,社会贫困,但吕家却生活富裕,住在花园洋房里,家庭背景非同寻常。吕敬人家族的财富来源,主要来自于日本侵占期间的商业活动,吕家的纺织企业得到了日本的“照顾”,在日占时期顺利运营,甚至扩大规模。
吕家与日本的关系并非秘密,吕家与日本商界保持着密切联系,这一点从历史记载中可见一斑。吕敬人的父亲再婚时,许多日本商人纷纷在报纸上发表祝贺,显示出吕家与日本人之间深厚的关系。此外,在抗战后期,吕家也曾因其与日本的联系而获得了不少的商业资源。
吕敬人的个人经历同样不平凡。他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,之后到青年出版社工作,并在此期间获得了出国交流的机会。在一次日本之行中,他在哥哥的引荐下结识了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,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吕敬人的设计理念,并促使他在设计界逐渐崭露头角。
然而,尽管吕敬人通过努力取得了较高的地位,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,他却始终未能摆正自己的思想态度,甚至在小学教材的插图设计上做出了种种有问题的设计,试图影响下一代的价值观和思想,实在是可恶至极。
最终,调查结果显示,相关部门虽然解除了与吕敬人及其公司合作的关系,但对于此类事件的监管仍显不足。此次事件的曝光,也提醒我们在文化领域要加强监管,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确保儿童教育内容的健康与正当性。
发布于:天津市扬帆配资-股票配资首选-配资客服是不是违法的呀-炒股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